旅游团强制购物(旅游团强制购物如何维权)
旅游被强制购物如何维权
如遇到强制购物、擅自改变旅游项目,消费者应即时据理力争,如发生争议不能解决时,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安全;其次要保留相关证据,旅游结束后,到旅行社进行反映求得解决。如果消费者与旅行社不能达成和解,消费者可致电旅行社的主管部门反映情况,也可到旅游质量监督部门投诉或者到消协投诉,也可以拨打12315投诉电话。
新《旅游法》规定,当旅游者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四种维权方式可供选择。
1、消费者在旅游方面遇到纠纷可通过双方协商。
2、向消费者协会、旅游投诉受理机构或者有关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3、根据与旅游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4、同时,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旅游被强行购物应该怎么办?
2018年1月1日起,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导游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明确规定,导游不得擅自变更行程、诱骗或强迫消费。
“‘强制购物’是最基本的套路,低价是旅行社相互竞争的营销策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周玲强介绍,旅游“零负团费”“强制购物”等现象,最早出现在东南亚,后从广西蔓延到我国其他地区。“尤其是中老年人,因为可能获取信息不是那么及时、准确,不习惯各种各样的预订,他们对跟团可能更感兴趣。相应地,上当受骗也更多”。
如今在媒体曝光和执法部门管理下,旅行团和导游明目张胆地强制游客购物的行为在减少,但通过隐蔽方式让游客购物的现象仍存在。“比如导游在旅游途中把玩自己佩戴的玉石,见缝插针地向游客推荐”。
“有的商店平时关门,旅行团来了才开门。有的商店通过旅行社给游客发购物优惠券,上面有团号,最后把回扣给旅行社。”周玲强对记者说,“‘羊毛出在羊身上’,旅行团低价把游客吸引来之后,得拉游客去购物,通过售卖高价或假冒伪劣商品,才能把钱赚回来。”
旅游是无形的、体验性的产品,人们未消费之前无从知晓其质量到底怎样,而消费者此时往往会偏向选择价格便宜的。市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不确定性,也使人们宁愿碰运气,也不相信多花一点钱就可能获得更优质服务。
“我国旅游市场发展迅速,各大旅行社跑马圈地扩大市场,进入价格战的‘红海’争夺时期。”厦门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杨珂桢认为,“旅行社之间面临来自同质对手的竞争压力,又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拉开差距,于是产生‘零负团费’等恶性价格战。”
消费者首先要选择正规、信誉好的旅行社,其次要与其签订合同,明确各项服务内容,尽量不要购买“零负团费”服务,否则很可能在旅途中被强行加价、倒卖,最后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政府主管部门应建立良好的市场信息发布和沟通机制,建立旅行社“黑名单”;行业协会可以学习台湾旅行业品质保障协会的做法,及时曝光服务不好的旅行社,对于服务良好的给予明示。他还建议国家旅游局等部门严格按照《旅游法》的规定处理不合法的旅行社,提高其违法成本。“工商管理部门也可以发挥作用,多部门应当联合起来进行事后管理”。
针对“低价团”强制购物等问题,67.3%的受访者希望引导消费者消费心理成熟,避免贪小便宜吃大亏;65.5%的受访者希望取消旅游定点购物,建立旅行社“黑名单”制度。其他还有坚决取缔“低价游”和“黑旅行社”(59.0%),目的地和客源地实现同步治理(39.2%),建立公开、公平、合理的导游薪酬制度(36.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