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差异有哪些(南北饮食文化差异总结)
经过央视春晚年如一日的洗脑,身为一个南方人都有了我吃饺子长大的幻觉,这个文化输出的还特彻底。世界各地的中国人聚在一起最爱干的事儿,除了说闲话,吃饺子,朋友们,你们能感受到汤圆、年糕这些南方年夜饭巨星遭受的冷落吗?
中国南北方绝对不是人。在漫长的发展史中,秦岭以北的华北地区和以南的块间隔较大。华北基本保持了陆地环境,森林广布,形成了巨大的煤炭沉积层,煤老板就是这样诞生的,也算是北方一大土特产。南方的基本为海洋环境沉积了大量石灰、绿色金属矿藏,直至两亿年前,两个地区才完全连为一体。后来中国古人发现淮河以南的好好的橘子种在淮河以北就变酸,才第一次发现南北方至今中国最好的橘子都产在南方。一九零八年,地理学家张向文第一次提出秦岭、淮河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因为淮河下游河道支离破碎,目前默认秦岭、淮河、灌溉中国南北。一千六百多公里长,最高峰三千多米,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还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南下和南方暖湿气流北上。高山阻挡,让秦岭、淮河成为中国温度的明显差异,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的分界限。说人话就是冬天北方河流结冰,南方水照流传照走。潍坊机场大认同了。
小编参加过帝都的春节庙会,还吃的嘴都给冻住了。风到冬天是万里山河一片绿。瞧瞧人广州的迎春花市,但是南方人不要高兴得太早,报应很快出现了。新中国刚成立,在那个要啥啥没有的年代,本着节约的大原则,只能优先考虑寒冷地。一些供暖有关部门就请了一位叫朱可桢的地理学家给研究研究中国气候,结论是是中国暖温带与亚热带之间的分界线。于是党中央就决定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中国集中供暖的分界线,温带区也就是华北、东北、西北,执行集中不断供暖。那亚热带呢没那么冷,就凑合着过。就这样广大南方同胞就被新中国暖气无情抛弃了。几十年过去了,依旧是北方人过冬靠暖气,南方人过冬好一身浩然正气的现状。温度和降水量还直接决定了北方旱地主要种小麦,而南方水田大多种植水稻,从古至今,种植方式影响了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大米为主。吃什么反映了人类和土地的亲密关系。对于中国人来说,任何复杂情感都可以拿到饭桌上边吃边表达。永远回不去的是家乡,我们都是嘴馋的人,无论北方拉条子还是南方酒酿鱼,都是我等漂泊屌丝孤独的心头肉。如果基业注定无法入眠,祝愿你我的浓郁乡愁都能被美食化解。